上個月,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團共同投資成立的斑馬網絡宣布完成首輪融資,融資額超16億,本輪融資由國投創新領投,云鋒基金、尚頎資本跟投,是斑馬網絡成立以來的首次融資。
斑馬網絡表示,融資主要用于頂尖人才的引進和前瞻性技術研發,以推進各業務線迅速擴張和生態開放,繼續擴大斑馬網絡的領先優勢。同時,斑馬網絡稱將首次開放并公布全面開放戰略——技術開放、業務開放、生態開放、股權開放。
斑馬網絡首輪融資之后,機會來了?
2015年斑馬網絡由阿里和上汽聯合投資成立,曾經多次關于斑馬要引進新資本的消息甚囂塵上,此次融資消息坐實也讓傳言塵埃落定。自然,此次融資的目的不單單是吸納資金,更主要的是實現斑馬網絡的全面開放戰略。
作為投資方的上汽,在斑馬網絡的早期發展推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2016年7月6日,搭載斑馬智行系統、擁有“全球首臺互聯網汽車”之稱的上汽榮威RX5上市。2017年6月3日,全球首款搭載斑馬智行系統的純電動車型榮威ERX5上市。上汽旗下的榮威、名爵、大通等車型都采用斑馬網絡車載系統。
但正如斑馬網絡宣稱的全面開放戰略所言,斑馬網絡要做到面向世界,實現“從1到無限”的發展,就不能“偏安一隅”。依靠著阿里和上汽的技術、經驗以及資源,斑馬網絡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如果斑馬網絡滿足于上汽的扶持,勢必成為其擴大市場的阻礙。
簡單來說,就是斑馬網絡與上汽過于親密的資本關系,會讓上汽的競爭對手難以接受斑馬網絡的車載系統。壟斷是相對的,開放也是雙向的。融資是股權開放的手段,讓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斑馬網絡的生產中,也能夠達到消除斑馬網絡和合作商的隔膜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也為斑馬網絡謀求更豐富的資源和市場認同。
就拿此次融資的領投國投創新來說,國投創新投資成立于2009年7月,是國家投資開發集團旗下的一家市場化私募股權管理機構,目前管理基金規模超過500億元,管理資金涵蓋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社保資金和保險資金,已經投資比亞迪、寧德時代新能源、天津力神等數十家公司。
而云鋒基金是以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成立的私募基金,云鋒基金的LP(出資方)還包括馬化騰。
斑馬網絡在融資之前也積極促進與上汽以外的車企合作,如今年6月份與觀致汽車簽署合作協議,以及3月份與博世達成合作的協議,都是雙方在結合各自優勢的基礎上達成的技術合作。除上汽以外,標致、雪鐵龍、福特等車企也是斑馬網絡的合作伙伴。
此次融資對于本就擁有強大背景的斑馬網絡來說,無異于如虎添翼。
斑馬網絡能否成為飛上風口的那只豬?
在今年3月份,剛剛接任斑馬網絡CEO郝飛在首次公開發言中提到,在PC、手機這兩個時代我們已經錯過了建立國產自主操作系統的機會,面向未來的智能網聯汽車,我們不能放棄,這就是斑馬所基于AliOS提供給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的核心。
AliOS是在智能汽車發展的空白期橫空出世,已經搶跑兩年多的時間。雖然蘋果推出Carplay,谷歌也推出Android Auto,但兩者的模式并沒有獲得成功。拿Carplay車載系統來說,Carplay并不是獨立的車內操作系統,功能之間的切換需要多次操作,人車交互以及地圖等功能都存在弊端。
相比之下,蘋果的競爭對手谷歌Android Auto和福特SYNC 3的一次操作完成功能切換要簡便的多,而斑馬智行的語音操作更是將觸摸次數降低到0。要知道在車輛行駛中,越少次的觸摸點擊次數就意味著越安全。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斑馬網絡公布了自己的2018年智聯網汽車年度成績單。截止于2017年年底,搭載AliOS的智聯網汽車突破40萬輛,斑馬智行2.0的語音引擎升級為阿里云ET智能語音后,日活躍度更是提升100%。汽車智能OS戰爭才剛剛開始,谷歌的Android P汽車版尚未登場,等到2019款Volvo上市才能看到谷歌進入汽車OS領域的身影。
如果說“搶跑”是一種超前的商業意識,那么產品定位和技術就是競爭的加碼。斑馬網絡產品是[軟件+服務],硬件是和合作伙伴合作。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算法,通過平臺在車主需要的時候提供服務。
斑馬智行升級是OTA升級,即網絡下載升級。系統升級對于硬件沒有要求,用戶可以自主點擊升級或者中控屏黑屏提示自動升級。為了增強用戶活躍度和黏性,斑馬網絡推出AR+Driving技術。
AR-Driving技術可以通過AR技術,規劃路線,將車輛狀態、駕駛引導、周邊環境等信息反映在真實場景中,而且該技術積累的大量駕駛數據也將加快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高水平的技術帶來的是優質的駕駛體驗。國投創新董事總經理翟俊提及此次投資斑馬網絡的原因透露,團隊試駕的所有智能網聯的車中,斑馬的體驗是最好的。
PC和手機錯過國產OS,讓中國在技術方面也屢屢受挫,免費開源的谷歌Android系統存在著安全隱患,ZTE事件(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也為掌握核心技術的緊迫敲響了警鐘,發改委在《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中提出要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占比達到50%,積極引導資本加大支持智能汽車創新發展平臺。
如同斑馬網絡CEO郝飛所說的,斑馬網絡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公司,它同時也站在了國家戰略風口上。
雷軍曾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雖然后來米聊沒有打敗微信,但依舊讓人意識到了風口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的是,斑馬網絡如今的確站在了風口上,但處于風口的斑馬網絡并不是毫無阻礙,挑戰依舊存在。
除了風口,等待斑馬的還有激烈搏殺
在前面提到的CarPlay車載系統,雖然并沒有很好用,但是在蘋果的瘋狂攻略下,占有相當恐怖的市場份額。截至2018年,CarPlay已經覆蓋49個汽車品牌超過200款車型,CarPlay幾乎攻占了大半個汽車圈。CarPlay取得如此高的市場份額,全憑借iPhone的市場占有率,將手機和汽車連通是CarPlay的一大特點。
iPhone在美國、歐洲、中國分別擁有約40%、39%、25%的市場占有率,如果選擇對抗CarPlay,就意味著要和40%的美國和歐洲用戶以及近1/4的中國用戶對抗,斑馬網絡的勝算能有多大?依靠智慧出行的服務技術,能否切斷用戶對于蘋果手機連通汽車的使用習慣?
除此之外,斑馬智行是基于阿里AliOS系統研發編碼的智能出行車載系統,對于其推廣存在的另一個挑戰就是——安卓車載系統,安卓車載系統依照開放策略可以給其它系統開發車載應用,擁有海量應用和開發者。雖然斑馬網絡通過技術開放將SDK開放給整車廠,但其開放程度仍然遠不及安卓。
由乘聯會發布的國內乘用車上半年的銷售數據可以看出,銷售數量排在前15位的汽車企業只有上汽乘用車是斑馬網絡的合作伙伴,市場份額僅占3.1%,其他的合作伙伴銷量沒有進入前15,市場占有率更少。除此之外,諸如大眾、通用、吉利等占據數百萬輛汽車規模的車企,也在積極研發自主的車載系統,是否采用第三方車載系統還有待商榷,撬動這塊市場對于斑馬網絡來說也是困難重重。
新的競爭者在不斷的涌入。2017年4月,百度提出“Apollo計劃”,和近百家車企、自動駕駛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7月又推出DuerOS智能車解決方案。2017年11月,騰訊也推出車聯“Al in Car”系統。除此之外,互聯網的谷歌、亞馬遜,汽車行業的Tier1供應商等也紛紛加入智能出行領域。
除了“外患”,斑馬智能車載系統也有些“小毛病”,據說在系統升級中,如果在中控屏黑屏提示自動升級過程中,發生車輛熄火,很有可能發生程序錯亂。
總而言之,斑馬網絡是阿里少有的對外開放的融資項目,“獨角獸”斑馬網絡很有可能即將站在風口上,但慘烈的搏殺也可能隨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