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支付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買買買"時,得用現金;后來只要刷一下手機上的二維碼就能付款。
最近,支付界又出了新的"黑科技"--刷臉支付!今年的雙十一,這一技術就普遍推廣開了。那么,用臉怎么買單呢?機器能準確分辨我們的臉嗎?會不會被誤刷呢? 記者親身體驗了一次。
"百變"顧客 挑戰實體店刷臉機
走進南京奧體一家大型生活超市,除了人工收銀臺之外,還有一臺刷臉支付的機器。
記者立刻上前親測了一把:喚醒機器,錄入面部id——輸入與微信綁定的手機號,開通刷臉支付功能——將商品條形碼對準感應區域一掃——選擇"刷臉支付"——支付完成。 整個過程不到10秒。
接下來,我們準備了帽子、近視眼鏡、墨鏡、口罩等物品,看看在不同情況下,這臺機器的刷臉支付功能是否會受到影響。
首先,我們戴上了帽子。測試發現,戴著帽子機器可以識別,能夠順利完成刷臉支付。
假如顧客換了個發型呢?刷臉同樣沒有受到影響。
那么,戴上近視眼鏡情況如何呢?刷臉機似乎有點懵,不過仔細思考了一下,它還是識別出了面部id,順利完成支付。
當把近視眼鏡換成墨鏡,能夠被識別出來嗎?這回刷臉機沒能識別出來,支付失敗。
假如戴上口罩呢?結果也是一樣,戴上口罩后,臉部的大部分特征被遮擋了,刷臉機器無法讀取面部id。
照片也不能以假亂真騙過刷臉機。
在體育用品商店里,挑中了自己喜歡的商品,同樣也可以用臉完成支付。和超市的刷臉支付機器相比,這里的刷臉設備在錄入面部id時,操作起來更麻煩一些。必須下載指定的手機軟件,注冊賬號、綁定銀行卡后,才能錄入面部id,開始刷臉支付。
不過到了支付環節,就輕松得有些驚人——拿著商品走進結算通道,抬頭看著頭頂上方的采集人臉屏幕,識別完成后,自動支付,閘機開啟,隨后就可以帶著物品離開商店,整個過程5秒不到。
同樣,我們也用"換裝"的辦法來考考它。首先,戴著帽子,不影響這臺機器識別人臉,能順利刷臉支付。換個發型、戴上近視眼鏡,也一樣不受影響。
那么,戴上墨鏡能被識別出來嗎?雖說機器足足反應了10秒,但最終還是識別出了面部id。
戴著口罩、用照片有可能被認出來嗎?答案是,無法識別!
新鮮事物 便利同時需加強監管
總的來說,刷臉支付機器免去了顧客購物排長隊的煩惱。不過目前類似的智慧收銀設備也讓部分市民對其安全性提出擔憂:“別忘了化妝術有時候等于‘易容術’!要是有人化得跟我很像,冒充我的臉怎么辦?”更有市民調侃稱,要是哪天去買東西時忘了化妝,大素顏會不會“嚇壞機器”、無法識別。
而且,實際上這類新奇設備在商場得使用頻率并不很高。體育用品商店店員告訴記者:“刷臉機是今年2月投入使用的,但是到目前為止,使用情況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大概一天只有一兩個人會去用?!?nbsp;
業內人士介紹,刷臉時系統采集的用戶臉部信息,會留存在系統照片庫里做對比。不過,現實情況下,機器識別人臉信息的準確性,仍可能受到客觀因素影響。比如當前技術無法保證能準確區分雙胞胎或多胞胎之間的相貌差別。此外,刷臉支付還需要有關部門介入監管,建立可追溯機制,以保障刷臉支付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