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公司:鯨倉科技
受訪人及Title:李林子CEO
36氪此前報道:
《可實現70%的自動化,鯨倉科技推出柔性無人倉 Picking Spider 系統》;
《「鯨倉科技」獲得億元級B輪融資,投資方為云鋒基金、百度風投和金沙江聯合》;
《鯨倉獲金沙江領投6800萬元A輪融資,以自動化貨架切入電商倉代運營》
技術上:實現了AI在機械臂移動并抓取多種不同商品的場景下的應用。同時實現了移動機器人抓取貨箱并搬運到指定位置,然后實現堆疊放置的應用。
產品上:研發出了“揀選蜘蛛”系統(Picking Spider System),這是一個由7種不同功能的機器人共同協作,實現柔性無人倉的一個集成性系統。
市場上:2018年開始啟動“自動倉運營”的商業模式探索,即不出售設備和系統,而是通過幫助客戶托管倉庫,按照業務量進行付費的服務模式。這個模式降低了客戶使用自動倉的風險,滿足了客戶“外包降本”的需求,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
融資上:引入了優質的戰略合作伙伴。
鯨倉從2012年開始就理定了倉儲“四化”建設的發展路徑,分別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個發展階段。在2018年,鯨倉實現了智能化,將多種智能機器人在倉庫業務場景下實現了協同生產落地。2019年,主要是要實現“共享化”。
所謂共享化,就是要建設“智能共享倉”,一個倉庫將同時服務多個客戶,實現倉庫資源和機器人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從客戶角度而言,可以實現“一件代發、按需付費”的服務,減少客戶在倉儲物流方面的浪費,真正實現將“倉儲外包給機器人”的愿景。
2019年鯨倉計劃聯合物流地產商、物流服務商、戰略合作客戶、地方政府、融資租賃公司等多方資源,共同建設“智能共享倉”,逐步建立起“智能共享倉”的生態模型和產業鏈模型,為“智能共享倉”的普及打下基礎。
No.1:京東物流的獨立和多線業務的拓展。
這個事件標志著京東物流,從電商到倉庫,從倉庫到配送,從配送到物流,從物流到快遞,走完了一整套電商物流的發展之路。他向行業展示說明了電商行業對于物流行業的降維打擊和轉型提升的方向和路徑。我認為這個事件應該讓所有物流人產生危機感,更加積極的擁抱電商帶來的物流升級的壓力。
No.2:亞馬遜投資數億的Rethink的倒閉。
Rethink的倒閉,證明機器人行業是高度和業務場景相結合的行業,產品實力比技術實力更加重要。這一事件會讓創業者更加了解技術轉化成產品的重要性,也會讓更多投資人明白技術落地比技術本身更加重要。
No.3:菜鳥大會馬云的發言。
繼劉強東把京東未來12年的戰略定義為“技術、技術、技術”之后,菜鳥大會上馬云也提出“物流行業將從體力勞動變成腦力勞動”的目標。到此為止全球的電商大佬對于科技改變物流的戰略方向達成了一致。
Q4、2019年,最關注的行業大件事有哪些?
最關注人工智能底層技術會不會有大的突破。
Q5、2019年, 自己所在的行業、所在的細分方向大概率會出現的事情和趨勢會有哪些?
2019年智能倉儲行業的關鍵還是“產品落地”。整個行業在2019年還會處在“尋找最優解”的階段,但是會進入到下半場。“尋找最優解”的上半場是在做“問答題”,而下半場的關鍵是做“證明題”。相信一定會有一些優秀的解決方案落地證明自己,脫穎而出,為智能倉的普及打下基礎。
Q6、2019年,公司所在的行業會呈現出來什么樣的競爭格局,行業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什么?公司的競爭力體現在哪里?
智能倉行業仍然處于發展的初期,所以更多的競爭還是來自于智能倉和傳統倉的競爭,智能倉要在成本和柔性上逼近和超過傳統倉才行。
目前行業的領先公司基本上都能夠解決業務問題,就是智能倉能夠管理海量商品,實現海量訂單的發貨。而下半場主要要解決成本問題,實現更高的投入產出比。所以未來重要的競爭力是“投入產出比”。
鯨倉的競爭力核心是解決“實用”和“易用”問題,“實用”就是投入產出比要達到2年以內回收投資,“易用”指的是能夠提供按效果付費的整體解決方案,大幅降低客戶的使用門檻。
Q7、2019年,公司是否會有一些里程碑節點?
核心的里程碑是“智能共享倉”的標桿倉落地。其指標是:在流程上實現“訂單到包裹”的全流程自動化作業;在效益上實現客戶省錢公司賺錢的“雙贏模型”。
為此鯨倉每年投入2000萬的研發經費,以及3000萬的運營投入,來實現標桿無人倉的落地。因為智能倉儲是一個技術和場景結合非常緊密的行業,只有在實際的業務運營中才能夠發現問題并不斷迭代,這個是智能倉行業不得不交的學費。鯨倉認為,這個學費應該鯨倉自己來交,這樣才能夠真的學到東西,幫助自己提高。
Q8、2019年,公司所在的賽道上的公司,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情或者爭奪的市場?
智能倉儲賽道在2019年進入到產品落地階段,這個階段的關鍵并非規模和速度,而是打造單位經濟模型,建設幾個客戶省錢公司賺錢的“雙贏模型”,基于業務場景把產品、系統、服務打磨成熟,為快速復制做好準備。
在“技術提升效率改變行業”的大邏輯下,一定是一個指數級增長的模型,但是大前提是真正用技術提升效率。如果提升效率的技術方案是切實可行的,產品和服務是可以復制的,自然會產生指數級的增長。降本和可復制是指數增長的拐點來臨的重要標志。